找到相关内容17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答:婆罗门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?

    也都因"我"而存在。由此推论出"我"与"梵"本来不二,人所应当努力的就是经过修行以达到梵我一致的境地,这样才能免去轮回之苦而得到大自在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281110676.html
  • 似比量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  因明学用语。因明八门之一。略称似比。指错误的推论。即依不成、不定、相违等似因智生似义智,因而无法正确比知量度对境。商羯罗主《因明入正理论》云(大正32·12c):“若似因智为先,所起诸似义智,名似比量。”又云(大正32·12c):“似因多种,(中略)用彼为因,于似所比,诸有智生,不能正解,名似比量。”(沈剑英)  [参考资料] 石村《因明述要》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0638089.html
  • 蒙古因明学概要

    、莫·苏都纳木扎木斯、其林扎布、舍·达木丁等人的著作《因明学》[2]。 这些著作中,蒙古佛家和古印度的智者们,探究和解释了陈那的6世纪作品《集量论》[3]和法称的作品《释量论》[4]中逻辑推论及其结构和形式、 逻辑论辩、论证、反驳等问题。 简单分析在蒙古佛家逻辑中如何探究推论的问题。阿旺丹德尔、莫·苏都纳木扎木斯、其林扎布、舍·达木丁等人写的著作《推论明学》中,关于逻辑推论提出了“推出...

    图·乌力吉 陈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1838453.html
  • 般若与微积分

    ”的原理实际就昭然若揭,离开心的映射功能,万物根本就没有别的存在和作用法则。这个万物存在的普遍法则,佛经中叫法身。这个法则的一个推论:万物之中任意一物与万物的关系也是映射(万有引力是它的一个典型的历史范例),故万物映射于一心。这个推论也几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,而它在佛法中的实际应用就是众所周知的“修行”,就是通过个人的修行,明见自心映照万物的功能,从而自觉证实万物的普遍法则,此即佛经中“报身成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146437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?

    mdash;要相信亲自所“看清楚”的是什么[注一]。现在我们有必要了解“看清楚”的意义,“看清楚”意思是不需推论、不需思索、不需假设...ldquo;相信逻辑推理”是指学习使用前提,或熟练地运用前提作正确的推理,并且从这前提推论出结论。但这还是不够的,也不可倚赖这类的推论。   请听清楚这一点:以上的说法不是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451011202.html
  • 阿含经的逻辑形式

    “观五阴无常:心解脱者”,先行推论观色无常而有句,再行推论观受想行识无常而有句,合并此二段落之推论,实际上只是一堆垛式论证,条列如下:  知:当观五阴无常,如是观者则为正观,  喻:正观者,则生厌离,...看似二语句,可组成一复合语句,若则,句是条件推论,若或,句是选取推论,序列如下可见其真相:  一  喻:则  知:若于色受想行识下知不明下断下离欲则不能断苫。  处:如是于色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263813.html
  •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

    虚空等。(异喻)  这样的论证是推论者自身经特定推论过程以获致推论知(或,比量知)之后,再将推论内容表诠为语句的结果。将此等论式显示予他人,使后者获得新知识的活动,称作“为他比量”。在此之前,推论者自身达致推论知的活动,则名为“为自比量”。  此中,比量知的成就涉及三个关键概念,即宗有法(宗,pak?a)、因法(能立法,证因,hetu)及宗法(所立法,sādhya-dharma)。宗有法是其之具有...

    何建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3952295.html
  • 印度逻辑—因明底基本规律(中)

    我们能否根据它来推论另一命题。命题间专注重在意义上相依的关系而置其他,所以称这种关系为涵蕴关系lmplicative relation,无论演绎归纳,都是注重这种关系。  逻辑学之事不外演绎与归纳,此...同视为逻辑学的一部份,到近代数理逻辑学者,始发生归纳是否为逻辑之疑问。罗素数理原理一书,即否认归纳为逻辑。它说:“我简直认为演绎与推论间并无不同。普通所谓归纳法,我以为非伪装的演绎,即一种成立貌似猜度...

    虞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3138117.html
  • 因明量标准与墨家类标准的比较研究

    三物必具,然后辞足以生。”“墨辩认为故、理、类三者是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。‘夫辞以故生,以理长,以类行者也。’(《墨子·大取》)提出的命题不仅要有根据(故),而且必须在推论过程中申诉理由,并按照‘类’的原则进行推论。”(3)这里既然提出了“按照类的原则进行推论”,那么就说明在推理前首先应该识别出类的异同,而如何识别出类的异同则就是我们所谓的类标准的运用,但墨家的类标准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来,而是直接的...

    解庆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4938285.html
  • 实在与知识

    推论,也包含三段论和逻辑谬误的详细理论。因此佛教逻辑在处理认知对象与概念思想的功效之实在问题。依此就有许多问题必须解决。例如什麽是实在?什麽是思想?思想与实在如何关连?什麽是赤裸裸的实在(注17)?什麽...感觉与本能是生前的一种综合(注22),但婴儿及动物并不具有充分的辩证推论能力(注23)。法救(Dharmottara)依下列方式来解释此一题旨(注24):正确的知识是两重的,要麽为本能性的,例如在正确...

    张尚德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548418.html